【最新内容】 张玉宏赴帮扶村开展“送温暖 献爱心”走访...    省社召开全系统统计工作培训会    长治市供销合作社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陈耳...       

省供销社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营建社农“藤树相依”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2/04/02 10:59:58 阅读次数:

       近年来,省供销社组织带领全省供销系统充分发挥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作用,精准对接农户需求,不断夯实基层服务组织,搭建综合惠农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截至目前,全系统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 696.9 万亩,占全省农业生产托管面积 30%,在稳粮保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推动多元服务主体共同参与,服务基础不断夯实

       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共建多元服务平台,以精准对接农业生产需求为目标,坚持提升质量、规范发展、多元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惠农服务网络。一是全方位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全系统充分发挥基层组织贴近农民、熟悉农情、带动力强的优势,以“高标准改造基层社、多层面提升专业合作社、多渠道发展合作社联合社、多方位建好综合服务社”为重点,扎实推进基层组织高质量建设。目前,全系统建有基层社 1433 个;领办参办专业合作社 2779 个,合作社联合社 240 个;农村综合服务社 12798个。二是多渠道加快惠农服务平台建设。依托社有企业、基层社、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采取独资、参股、联办等方式,积极搭建惠农服务平台,已建成乡级惠农服务中心 627个、村级惠农服务站2322 个、新型庄稼医院 580 个。三是专业化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采取供销社领办、村“两委”参与、农业大户加入等方式,发展了一批农机、植保等服务型专业合作社,培育了一批植保无人机飞防、农机联合作业等区域性服务联盟组织,共同打造服务现代农业的新型力量。目前,全系统有区域性服务联盟组织 300 余个,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

       二、推动多种服务模式创新发展,服务内容不断拓展

       加大《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条例》实施力度,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为农民提供综合性、专业化、全程化服务。一是大力开展土地托管服务。依托系统各类惠农服务平台,从农民最需要的耕、种、管、收、加、贮、销等全产业链入手,大力发展单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综合托管等“菜单式”半托管和“保姆式”全程托管等托管模式,并围绕“特”“优”农业发展,积极探索蔬菜、干(鲜)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托管。截至目前,全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累计达 615 万亩次。二是全力打造全产业链服务。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横向拓展服务面,纵向延伸服务链,推动土地托管服务由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向小农户延伸,由平原地区、大田粮食作物向山区、经济作物延伸,由产前、产中向产后烘干、仓储、加工、销售等“后半程”环节延伸,重点开展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或做了不划算的深耕深松、病虫害统防统治、秸秆处理、烘干贮藏等关键环节服务。三是创新开展多种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供销社服务优势和村“两委”组织优势,创新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农业共营制、订单农业等模式。高平市供销社采取“以地为股、持股分红”方式,创新开展“土地银行”服务,增加农民收入。截至目前,入股土地达 6000 余亩,入股农户达 2000 户,农户分红收益增加 10%,生产成本降低15%,农业生产机械化率达到 100%。

       三、推动农资科技服务有效供给,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充分发挥供销社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绿色农资”行动,全力做好春耕备耕、“双减双抢”、农资供应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一是加大绿色农资供应。优化农资供应结构,提升高效、环保、新型农资产品比重,有效促进绿色农资精准投入、高效利用,去年全系统销售水溶肥3.92万吨,同比增长8.36%;销售有机肥14.66万吨,同比增长 53.98%。二是强化科技供给服务。围绕农业生产多元化多层次需求,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智能配肥、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等绿色生产技术应用。全系统现有智能配肥机 16 台,为农民提供土壤检测、智能配肥、科学施肥等“一站式”精准化服务,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推行“智慧农资”服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经营服务,开展在线问诊、网络销售、技术咨询等个性化、智慧化服务,大力推动服务精准到户。山西农资集团创新“互联网+农资”服务模式,打造“山西农资网上购”程序,逐步构建线上服务和线下经营有机结合的“智慧农资”服务平台,为农户提供高效便捷、精准专业服务。去年试运营,已实现网上对接销售额 150 余万元,农业社会化线上服务基本覆盖全省区域,线上服务涵盖种子化肥推广、测土配肥、农技咨询、农机租赁、病虫害防治等业务。

(文章转载自4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晋政信息》第23期)